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标题:新华社经济随笔: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不怕高山长路。 11月1日,中科院传来新消息:近日,我国钍基熔盐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化,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运行的堆内注入钍燃料的熔盐堆。这意味着利用储量丰富但“不活跃”的钍作为核燃料已经成为现实。不仅可以安全高效发电,还有望与储能、制氢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能互补的低碳复合能源体系。能源之光自成千家万户,影响国家生活,驱动人类进步。 “能源强国”列入“十五五”建议规划》,将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同向而行,进一步明确强国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彰显创新引领、夯实我国物质技术现代化风格的坚定决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全面、精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观”,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贯的、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像发展的指南针,指引我们风雨无阻前行。 马克思有时将理论变革称为“思想的闪电”。 新发展观提出十年来,如何深刻改变了中国?明确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前进方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发展中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其思想价值。前方的路漫漫光明,我们还要跨越万水千山。我们面临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挑战,是攻克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时间和考验,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困难和障碍……但我们不畏惧开辟前人未曾走过的新路,跨过急流和高山,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太棒了”——《时代》杂志这样评价中国玉树科技推出的R1机器人。不久前,《时代》杂志发布了“300项最佳发明”榜单2025年,玉树科技、深搜、比亚迪、华为等数十家中国企业入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突飞猛进,各国强化创新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强化变革主动力,牢牢把握新生产力发展主方向,抢占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正在建设中的沪渝渝沿江高铁将在“十五”期间全面通车,贯穿长江带,连接长三角、长江中游以及成都、重庆三大城市群。它将有效加强东部、中部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坚定经济带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和资源高效配置。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在世界范围内是罕见的。只有实现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各显所长,国家内部流通空间才能更加广阔。发展不仅是对现在的规划,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绿色转型已成为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当前,“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国、欧洲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从长远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并不一定有很多实际意义”钱在我们手里,是为了历史、为了子孙后代”;明确方向,“只有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取得快速进步。”“越是风雨交加,越要同舟共济。”“坚持‘牵手’不‘放手’,‘扩链’不‘断链’。”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会议上不久前召开的中方倡议,应对挑战,举己之力,博采众长,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关闭运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分摊成交量再创新高,高质量“一带一路”对接建设更加深入、更加坚实……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正在寻找更多与各国的利益契合点。es.当人们划桨,驾驭大船时,它就能平稳地航行,远离风浪。一切征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使发展成果更加平等地惠及全体人民。越来越多的“袖珍公园”、“开放美术馆”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城市; “村超”、“村BA”等竞赛深受欢迎,从“让大家都玩”到“一起带动会局”;来自中国的开源大型模型正在为数字世界架起道路和桥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望。只有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稳定、人民幸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生活并实现他们的梦想将聚集如此多的力量。如果观念正确,就不怕高山长路。在科学指导下理论和亿万人民的奋斗,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朝着强国振兴的伟大事业砥砺前行!